ECFA早收清單 兩岸見歧異

  • ·          2010-02-04 ·          工商時報 ·          【記者沈美幸/台北報導】

兩岸即將展開ECFA後續事務性協商,據透露,大陸同意將兩岸業者有高度共識的石化、紡織中上游、機械、汽車及自行車等項目列入ECFA早期收獲項目外,也提出將鋼鐵及汽車零組件列入早期收穫清單。但經濟部官員表示,由於國內鋼鐵及汽車零組件業未達成共識,傾向將這兩項列入第2波談判項目。

     工業局官員表示,元月下旬我方海基會組團前往北京與大陸進行ECFA會前會時,雙方對於石化、紡織中上游、機械、汽車及自行車等列入ECFA早期收獲項目已有高度共識。

     不過,兩岸汽車業者雖就小汽車配額管理及進口對等不等量等議題達成協議,台灣業者建議大陸產製汽車輸往台灣配額數量第1年以1萬輛為上限,佔台灣進口車總量的25%,中國大陸也要依其進口車40萬輛等比例,開放10萬輛台灣產製汽車銷往大陸。

     惟大陸業者並不同意一口氣開放10萬輛進口車,開放數量還有待雙方談判協商。

     經濟部官員透露,大陸已向我方正式提出將鋼鐵及汽車零組件列入早期收穫清單,不過中鋼等公司認為,現階段開放鋼鐵進口,將嚴重衝擊台灣鋼鐵業者生計,已向政府表達反對之意。汽車零組件則出現各汽車廠及零件大廠幾乎是一面倒的支持,但零件小廠擔心大陸零件進口而導致生計無以為繼,表達堅決反對態度。

     我方的談判原則是,兩岸簽署ECFA應該對產業是有利無害,只要國內有一家廠商反對,政府就不會同意列入早期收穫項目,以享受零關稅優惠,目前傾向鋼鐵及汽車零組件並不會列入早期收穫項目,等業界有共識,可列入第2波甚至第3波談判清單。

     多位不願具名汽車廠主管表示,台灣產製汽車零組件品質其實比大陸好,況且政府規定台灣小汽車在配額內銷往大陸必須向台灣採購35%以上零件,汽車零件業者不需要擔心兩岸簽署ECFA後,車廠一面倒改向大陸採購。

     東陽集團總裁吳永茂多次表示,不簽ECFA,台灣完全沒有機會,只有死路一條,簽了ECFA,台灣還是得面臨更大的考驗,惟獨具有競爭力的強者,才會存活下來,弱者還是會淘汰,正所謂「強者恆強」的不變定律